[布列大道談攝影] 日本攝影師系列 – 鬼海弘雄 (Hiroh Kikai ), 1945-2020
– 鬼海弘雄
出生於日本山形縣鄉村地區的鬼海弘雄,其攝影軌跡與之前本專欄介紹的大部份典型日本攝影師的背景,有著非常大的不同,高中畢業後從事一年公務員的工作,隨即轉到東京法政大學修讀哲學系,學成畢業後卻又從事多項不同的工作,當中包括兩年的貨車司機生涯,兩年的船廠工人生涯,與及半年的遠洋漁船的水手,而在這段工作的期間,鬼海弘雄一直與其哲學系的老師福田定良,在他的引薦下,鬼海弘雄與當時的攝影雜誌《相機每日》的主編山岸章二產生交集,並因此在1973 年的《相機每日》5月號中刊登了他第一幅的作品。而因此在1973-1976 年間他開始學習黑房技術,然後還要一直以兼職方式一邊從事勞力性的工作一邊進行拍攝項目,要至1984年後鬼海才開始自己作為自由攝影師的生涯。
其實在一開始時鬼海弘雄的興趣並不在於攝影,而是在於電影,這點在他求學時期即已顯露出他個人對電影的喜愛,加上其個人的工作經歷,如果沒有福田定良與其連繫及引薦,很難說鬼海弘雄在不久的未來投身攝影藝術中,但顯然地,當同時是哲學家及攝影評論的山岸章二把黛安·阿布斯 (Diane Arbus) 的照片展示給鬼海弘雄時,立即引起他非常大的衝擊,並因此改變了他的日後的創作路線。在1969年起始,當時仍為船員的鬼海正式投入攝影生涯開始拍照。
(題外話一下,鬼海弘雄的老師福田定良可謂是為人良師的完美典範,當時沒甚麼錢的鬼海聽說有機會可以用¥320,000就把一台價值¥600,000的哈蘇相機帶回家,並把這件事告之其老師後,為鼓勵鬼海弘雄好好利用攝影進行創作,福田立即無償地借了這筆錢給鬼海買了這台相機回來,當時一個畢業大學生的平均月薪也只是區區 ¥40,000左右,所以這筆錢真的一點也不少![小編也很想有這樣的老師喔 Q.Q] 鬼海買回來的這台哈蘇500CM 與80mm 鏡頭,也成為他唯一的一台使用來拍肖像照的相機)
– 《Persona》
從鬼海弘雄的攝影生涯中,我們可以看到他與其他日本典型的攝影師的重大分別,首先,當時的日本攝影師絕大部份以團體形式作為單位,以我們前述攝影師為例:magnum, VIVO, provoke, 圖像集團,實驗工房,日本工房…數之不盡的攝影團體,但鬼海並沒有加入當中任何的一個,也因此,鬼海弘雄的名字要到2003 年他的代表作出版後,才為世人所認識,而他的風格,也因此與他同時代的日本攝影師在頗大的分別,對鬼海來說,最能夠影響他的,還是要數外國的攝影師 Diane Arbus 。的確,我們從鬼海弘雄的代表作中《Persona》當中,有不少Diane Arbus 拍攝肖像照的影子,無論從兩者的拍攝格式(正方形置中式拍攝),到所選取的素材(多為陌生人且非名人),到其拍攝影風格(黑白直接正面照,且被攝者顯然清楚自己是在被拍攝中,部份拍攝者在照片中扮演出特定的姿勢與神采去演釋自己),我們均可以輕易地把兩者相提並論。
– 《Persona》
隨肖像照以外,鬼眼弘雄亦曾拍攝一系列東京的城市景觀風景照 ,並集結成書以《東京迷路》的名種出版。據他來說,拍攝風景與肖像,只是同一個硬幣的兩面,在他的風景照中,很難看見有人的存在,但是,卻總是有一種難以名狀,好像某些事情將要發生的戲劇感。
-《東京迷路》
另一個鬼海與其他日本攝影師不同的地方,在於他每個系列作品橫跨的長度遠遠超越一般攝影作品「正常」的長度,以他的肖像代表作《Persona》為例,在同一地方拍攝作品長達30年 (1973-2003) ,在這段時間中,鬼海在東京著名的觀光勝地淺草寺門外,以隨機的方式尋找一般民眾進行談話及拍攝,而每位民眾的肖像均會以一卷中片幅底片 (6×6 約15張底片)內完成,而《Persona》則是把他30年來嚴謹的寫真方式濃縮為166幅作品成書。
就算是他較為隨性的旅行作品,時間橫挎的幅度也非常長久。例如他的印度系列,雖以35mm 底片這種較為隨性的片幅拍攝,攝影書的作品時間也有8年 (1982-1990),就算是他較短的土耳其系列,也包含了9個月的創作時間,由於他作品數量數少而且個人並沒有加入任何攝影團體,這解釋了為甚度鬼海在2003年前一直不為所知,但在出道後的作品力量卻那麼的大。
-《India》
資料來源:
https://en.wikipedia.org/wiki/Hiroh_Kikai#cite_note-29
鬼海弘雄個人訪問:http://www.jiemian.com/article/1847539.html
http://www.shenchaoliang.com/CHINESE/NOTE/C-note20.html
— by 布列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