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列大道談攝影]
日本攝影師系列 – 土門拳 (Ken Domon), 1909-1990
不用置疑,土門拳是日本其中一位最享負盛名的攝影家,他在50年代中提出的紀實攝影理論,時至今日都影響著攝影界。土門拳攝影生涯長久,當中經過多種轉變,因此在這裡編幅實在不夠全部說完,因此下文多著重談及土門拳50年代對日本紀實攝影的貢獻。
土門拳成名於名取洋之助的「日本工房」,因此從一開始已在紀實攝影的土壤中成長。但同時由於名取洋之助對於報導攝影的編輯部份意見與其不合,也因此造就戰後土門拳從新的角度去思考紀實攝影。不同於前者由編輯去負責整理攝影,土門拳與桑原甲子雄等人提出不同以往的寫實主義的拍攝方式,提出「絕對非演出」、「直視社會的現實」的口號,主張攝影真正該表現的方向只有寫實主義。
寫實主義在當時日本攝影界引起了相當大的迴響,部份原因是社會因素(二戰後日本社會百廢待興,很自然寫實主義符合時代特質) ,另一方面是經濟因素(由於窮困,戰前所謂的高端藝術當時並沒市場),但同時這個風潮也使得當時的攝影風格被定型,反過來變為成像前述圖片雜誌一樣控制了攝影師的自由,因此後來也引起不少攝影家或是評論家們的反面議論,甚至被冠上「乞食写真」(因這種攝影多拍攝流浪孩子,傷兵,社會底層,執紙皮阿婆…)的謔稱。最終土門拳自己亦發覺「絕對非演出」抓拍的問題,因此在1955年宣告第一階段的「寫實主義」完結,才使攝影者們漸漸不再繼續追求這樣的風格。但這段追求「寫實主義」的風潮,實在地影響了60年代出現的新攝影,「VIVO」的成立很明顯就是「寫實主義」的一種反抗。
土門拳的早期代表作《Hiroshima》及《筑豊的孩子們》很明顯是寫實主義的代表作。當中拍攝的方式自然不造作,攝影的目的是對不公的社會提出反擊。與西方攝影中的 Lewis Hine 作對應,兩者對攝影的態度均是重藝術性同時亦重社會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