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列大道談攝影] 日本攝影師系列 – 福原信三 (Shinzō Fukuhara), 1883-1948
攝影術自1848年從長崎傳入日本後,由當時江戶時代的蘭學影響下,快速被社會所接受,而在幕末及明治年間,攝影多被利用於各種開拓及殖民地紀錄性的攝影中而以一種官方紀錄資料形式留傳於後世。但隨著乾板底片的普及,日本攝影逐漸擺脫官方而走向民間,形式亦逐步走向藝術化,朝著新興的「藝術攝影」路線前進,而這一波新攝影的高點,將於日本的大正年間達至其最高點…
當中,我們今天介紹的福原信三,即為其中一位開拓性的代表人物。作為日本現今著名品牌「資生堂」的第二代社長,福原信三成為當時少數能夠走出日本,在西方完成學業及旅居的日本人,因此他能夠接觸到當時最先鋒的攝影技術(他的第一台相機即為在旅居西方期間向倫敦的Marion 公司訂製)並把這些新的攝影方法帶回日本。在擔任資生堂社長期間,他更創辦了《攝影藝術》雜誌並帶動了日本的攝影文化。
他留下的作品多以紀錄風光景色為主,當中包括旅居期間完成的 Pari to Seinu (巴里とセイヌ) / (Paris et la Seine) 。他的作品風格深受當時他在法國旅居時接觸的後印象派所影響,也暗合當時在美國興起的「畫意派」攝影的風潮,因此評論家多以其作品與後印象派的畫家,例如秀拉(Georges-Pierre Seurat)等作比較。
在福原信三等攝影師的推動下,日本的新興攝影在20年代進入二戰前,第一次的黃金時期。